2023年5月14日 星期日

關於當媽/ 孕婦瑜珈與產後修復

以前說到懷孕,覺得最可怕的除了生產過程之外,就是怕身體回不來。

不是說怕瘦不回來(畢竟本來就有小腹😂),主要是怕回不到產前的活動力和體力,當媽媽還是很希望可以跟著小朋友一起跑跑跳跳。

懷孕因為腹部被撐大,因此腹直肌都會分離(網路上很多圖可以看),我記得在月子中心的時候測量,當時大概上下腹直肌都是分離1.5指寬左右

我懷孕期間體重增加約13-14公斤(最後兩週醫生怕寶寶太大隻叫我少吃一點蛋白質,所以吃一堆麵包胖了快2公斤),寶寶3.5公斤,產後一個月大概剩5-6公斤,到22週開始上產後瑜珈大概剩3-4公斤。中間正常吃喝,沒有刻意減重。

產後瑜珈上了3週之後,我的上腹直肌從1.5指分離變成幾乎密合,下腹直肌從1.5指變成大概0.5指,腰線重見天日,真的是令人振奮的進步🎉
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uc?export=view&id=1R8-1wwiVGqkeM1DJEoOSIYWlgjtpC7XF



懷孕前算是一個佛系運動者+積極飲食控制者,以大約一週1次的頻率上瑜珈或皮拉提斯,一週0.5-1次的重訓(以維持體力為主,沒有認真增加重量)。懷孕後聽說孕婦瑜珈有助於生產順利,所以一過第一孕期後(醫生建議第一孕期狀態都穩定後再來運動),就開始找瑜珈教室了。

那時候看了兩間教室,因為疫情關係都是一對一上課,後來因為唐幼馨瑜珈提斯教室的時間比較能配合,因此就先去一堂體驗。

我很幸運,第一次體驗課就碰到氣場相投的Karo老師,開始了我的孕婦瑜珈旅程,從第19週一直到第40週。

第一次上課老師介紹了孕婦瑜珈整個課程安排,也是在這個時候我才知道原來瑜珈也可以幫助產後修護。前期主要是放鬆和伸展,中後期就開始肌肉訓練以及呼吸法的訓練,主要是讓身體知道要怎麼運用生產時的肌肉。肚子裡寶寶和羊水的重量,讓後期的肌肉訓練真的非常累、非常有感。

Karo老師很細心,自己也有小孩,因此很了解孕婦身體容易產生的問題。第一次上課後肩頸和腿的痠痛/浮腫好很多,畢竟懷孕之後都不能去按摩,但是身體卻不斷在擴大,上班又久坐,筋骨很容易僵硬。老師也指導一些回家可以做的動作,幫助減緩薦骨痛、預防腿抽筋的問題。

我覺得孕婦瑜珈最特別的地方在於與寶寶的連結。瑜珈本身就是一個強調感知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的運動,在瑜珈呼吸和動作中,對於身體各個肌群的敏銳度會更高,也因此對寶寶的一舉一動更有覺知,這是在懷孕過程中相當享受的過程。

後來生產因為催生失敗所以改採剖腹產,其實身體應該算是很快就復原了,只是前期還沒時間(其實就是懶)認真運動,因此拖到產後第22週才跟Karo老師約時間上產後修護。

出月子中心到上產後瑜珈之間大概去健身房運動了5次(真的是屈指可數)。

第一次上課前老師先測量上腹直肌和下腹直肌分離的狀況,第一次上課忘了拍照,不過大概也是跟在月子中心量測得差不多,上下各1.5指寬,顯然沒有認真修護,腹直肌之間的距離真的不會自動回來😆。我產後也有穿調整塑身衣,不過感覺這個主要還是幫忙脂肪歸位和提供腰背部的支撐,對於腹直肌的距離幫助有限。

腹直肌修復會搭配動作和老師拉動肌肉,過程會有點酸酸的但不會不舒服,修復完後第一個感覺是,我的腰好像跑出來了欸! 實際測量,上腹直肌回復比較明顯,大概剩下1指寬,下腹直肌大概比1指多一些。修復做完之後就是訓練,產後訓練相較於產前強度高非常多,第一次上課上完後整個腹部和手臂痠痛了大概兩三天。

隔了一週後第二次上課,上課前上腹直肌大概是1.3指寬,下腹直肌1.5指寬,修復完後上下都在1指寬內,上課後腰部的線條也收進來了。(拍照的時候肌肉都沒有用力)
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uc?export=view&id=1uaGq5AXBcGnQkSbOAQxmjRC9WoDAmd6V

第2次上課和第3次上課間自己大概有練習一兩次,上課前上腹直肌剩0.5指寬,下腹直肌大概還是1指寬(頑固的下腹直肌),但是上課後上腹直肌幾乎密合,下腹直肌剩下大概0.5指,(上面第一張照片右側紅紅的部分就是老師推拉肌肉的痕跡)。

Karo老師有提到,剖腹產對於下腹直肌的傷害比較大,因此要練習下腹動作如船式等,會比較辛苦。這幾次上課每次練船式都覺得,好像我的腿不是我的腿,完全不聽使喚。

希望繼續練習能持續拉近腹直肌的距離,期許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好好把船式做好。


Namaste.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